為期3天的“2016城市可持續建設國際會議”近日在廣東省深圳市圓滿落幕。中美兩國共26位工程院院士聚集一堂,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。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、美國國家工程院院長丹尼爾·牟德分別通過視頻致辭,中國工程院副院長趙憲庚、美國國家工程院涉外秘書長露絲·戴維、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等出席了開幕式并致辭。會議針對建筑環境的可持續,為提升競爭力和提高幸福指數的相關工程研究、示范和應用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臺。
吳以環在致辭時說,可持續城市建設是現代化城市發展的主題,中美兩國在可持續發展建設方面各有所長。對于如何在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保護好生態環境,兩國學術界已開展了較多研究探索,未來還有更加廣闊的合作空間。深圳市認真貫徹綠色發展、循環發展、低碳發展的理念,努力走出了一條有質量、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建設之路。“十二五”期間,全市萬元GDP能耗、水耗分別下降19.87%、43%。2015年全市PM2.5年均濃度下降至29.8微克/立方米,提前3年達到國家治理要求,空氣質量為我國19個副省級以上城市最優。接下來,深圳市將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,以國際先進城市為標桿,不斷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,提高建設標準,建立與超大城市發展相適應的基礎設施支撐體系,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,為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建設提供探索經驗。
會議設置了精彩紛呈的分論壇,分論壇主題包括:可持續的城市基礎設施規劃與設計,氣候變化適應性,可持續的廢物、能源、水資源管理,城市信息、智慧城市和大數據技術,可持續的評價方法與工具,中國海綿城市與雨洪管理等。
據悉,城市可持續建設國際會議(簡稱ICSI)由美國土木師工程協會(ASCE)開創,旨在探討全球范圍內可持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所有相關議題,并基于會議成果為未來全球可持續城市的發展出臺相關的指南、方針、指導意見等,最終形成工程示范。考慮到可持續城市建設在中國未來巨大的潛力,經中美兩國工程院共同努力,將2016 ICSI會議提升為由中美兩國工程院聯合主辦的峰會。
本次會議主辦單位為: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學部、中國工程院土木、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、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、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和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。協辦單位為:清華大學、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、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、深圳市環境科學研究院。會議參會人數約350人。
在會議間隙,記者專訪了其中幾位中美院士和專家,他們均給予了深圳市很高的評價,同時,他們根據各自的研究領域對深圳城市可持續建設建言獻策。本版對其主要觀點進行了摘錄。
劉晶
約翰·科瑞譚登(John Crittenden)
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布魯貝爾斯可持續系統研究所所長。
我感覺深圳是一個非常青春又有活力的、辦事效率極高的、科技發達的、勇于接受新事物的城市。作為中國的經濟發展特區,高速的經濟發展并沒有過多的對深圳的自然及生態環境造成影響。
關于水治理,我了解到深圳新建了不少污水處理廠。很多國外大學與國內的大學合作在深圳建立新的校區,致力于環境治理的研究及教學工作。昨天我去了深圳的大學城,那里有很多關于水處理方面的技術研發。因此可以看出,深圳市政府為水處理研發提供了很大的財力支持。
談到如何更好地進行城市可持續建設,我們有很多技術和理念可以應用到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建設當中。比如:大數據、可再生能源、低影響土地開發、綠色建筑、雨水綜合管理和綠色屋頂。我在深圳看到很多高樓大廈,如果能夠合理利用雨水,就可以通過人工濕地、綠色廊道、生態公園等來為市民提供更多的綠色休閑空間。
我必須強調一下熱冷電聯用技術。傳統的燃煤電廠多數是集中式的,這種方式在發電過程中會浪費很多熱能,同時因為冷卻過程水分的蒸發,會浪費很多水資源。如果采用分散式熱冷電聯用,發電過程產生的熱量在冬天可以用來供暖,在夏天可以通過驅動吸收式制冷機制冷;同時也可以提供生活熱水,從而大大提高能源效率。
(本文系轉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)